来源: 作者: 时间:2022-9-14 阅读:
盛夏7月,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地区,正是制种玉米生长旺盛的时节。
在XPJ种业制种基地去雄现场,有着这样一个身影,头戴草帽,皮肤黝黑,认真观察着各基地玉米生长情况,他就是拥有20多年丰富制种经验的制种工作者——何永宏同志。
田间地头见身影,勤学苦练得本领
2001年,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何永宏来到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制种技术员。为尽快掌握制种本领,他每天都钻在制种田里,遇到问题时,虚心向专家、老技术员和农户请教,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便整理出2本厚厚的笔记,记录着自己的工作心得和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日积月累,他已成长为一名拥有经验丰富的“制种专家”。
2013年,公司成立了项目部,也是推行项目化管理制种田的一次全新尝试,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因一直以来工作踏实肯干、制种经验丰富,公司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并让他来管理这一模式的制种基地。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他牵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让公司项目化制种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也让公司放心的将项目化团队经营的基地交到了他手中。他以勤学苦练的态度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也多次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勤力耕耘守初心,实干笃行勇担当
张掖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22年,公司为提高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张掖市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甘肃中垦玉种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便面临着基地竞争激烈、当地制种行情陌生、人手短缺等问题。为保证生产工作顺利推进,公司急需一名抗压能力强,协调管理能力出众,且拥有丰富制种经验的人员对中垦玉公司生产工作进行管理。关键时刻,他又一次被组织选中,被派往张掖中垦玉公司进行制种生产管理工作。
新流转来的基地,存在地块分散、地力低下等问题,为保质保量完成公司生产任务,他主动承担起了5000余亩基地的管理,地域更是横跨张掖、酒泉两地,几乎占到中垦玉公司总生产面积的一半。从此,游走在各基地成了他日常工作的常态。播种期,他不仅要协调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地膜、农机、人工等一切生产资料,还要保证各基地父母本种子播期合适,没有错行、漏行。虽然管理面积最大、任务最重,但他却第一个完成了播种任务,为保证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开了好头。
针对制种基地地力低下和土壤盐碱化问题,他认真分析研究,通过增施腐殖酸、硫酸钾等多种肥料进行缓解;为解决大小苗问题,他为玉米长势较弱的农田多次增施叶面肥,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基地第一年去雄去杂工作压力大,6月初,他便与技术员一起住进了制种基地,每天观察着20多个不同品种的长势,为去雄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高质量的完成了去雄工作。正是他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扎根种业终不悔,接续奋斗再出发
20年来,岁月在何永宏的脸上镌刻下了沧桑的痕迹,却改变不了他对种业的热爱。他家中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位上了年纪的母亲,在来这之前,他也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来到了中垦玉公司。每天晚上,5岁的女儿便打来视频,说的最多的话便是:“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我想你了。”每当看着屏幕里流泪的女儿和因过度操劳而略显憔悴的妻子,他内心总是充满自责和愧疚。今年6月,他的儿子参加中考,但也因基地忙而没能回家,只能在电话中给孩子送去祝福。
因为需要,更因为热爱。当被问到远离家乡到这工作是否后悔时,他说道:“我已经来这超过180天了,目前还没能回去一趟,每当想老婆孩子时,心里确实会后悔,但一想到这里需要我,心中的理智和责任感又占了上风。如果再选择一次,我想我还会选择留在这,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一点力量。”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田,他深情的说到:“管理制种玉米就像管自己的孩子,从种子落地到颗粒归仓,每一项工作都有操不完的心,只有亲眼看到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了,这颗心才能落下,才能放心的把种子交到客户手中。”
压力大,但责任更大;工作重,但担子更重。何永宏同志身上体现出了一名农垦职工应具备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直面困难的精神。他干一行,爱一行,为公司玉米制种产业做大做强做出了积极贡献,忠实履行了一名新时代农业人的责任和担当。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