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J·(中国区)官方网站

522_57px;

OA登陆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定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三大产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6-6 阅读:

——访定西市市长唐晓明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转型的支撑,是富民的抓手。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中药材、马铃薯、草畜三大区域资源优势,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全省草食畜牧业大市,逐步形成了中医药、马铃薯和草食畜牧业“三足鼎立”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最近,定西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及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重点在标准化生产和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做大做强。

  日前,甘肃日报记者就定西如何加快中医药、马铃薯、草食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专访了中共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晓明。

  记者:唐市长,您好!请您简要谈一下,近年来定西在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晓明:近年来,定西市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抢抓国家、省上一系列支持定西发展的政策机遇,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兰白都市圈肉蛋奶供应基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由两轮驱动向“三足鼎立”转变,以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来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扶贫攻坚奔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在中医药产业方面,定西充分利用全市中药材的道地、地产特性和种植规模优势、适宜仓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区位市场优势,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药都”,并把中医药确定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力促发展,使之基本完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的历史性跨越,开始步入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贮藏、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35%、全国的7%,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三大主栽品种当归、黄(红)芪、党参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3.6%、70%和65.2%,全国的60%、20%和40%;中药材总产量24万吨,占全省的30%、全国的7%;中医药产业种植业产值69亿元,加工业产值30亿元,市场销售额172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纯收入796元。

  目前,我们正在以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建设为目标,不断促进中医药产业由原料生产、初级加工向标准化种植、无公害生产、园区化加工转变,着力构筑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仓储、交易、质量监管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马铃薯产业方面,从1996年提出实施“洋芋工程”以来,定西马铃薯已跨越自给自足,走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培育两大阶段,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薯都”。18年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多万吨,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一;现有较大规模专业批发市场6个,淀粉及其制品加工能力60万吨,脱毒种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6.05亿粒,一二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33万亩,生产能力居全国之首,全市基本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马铃薯产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纯收入860元。目前,全市上下正在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鲜薯销售向良种生产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转变,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8个中心(脱毒种薯与良种供应、精深加工集群、产品研发、信息传播、价格形成与发布、科技交流与研讨、会展贸易、物流集散),以此形成集马铃薯制种、种植、加工、贸易及产品研发为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引领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航标。

  在草食畜牧产业方面,定西有900多万亩天然草场和300多万亩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通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玉米种植,每年有400多万吨玉米秸秆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产业得天独厚、潜力巨大。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全省畜草产业大市的目标,下决心将草食畜牧业培育成为与中医药、马铃薯产业并列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草食畜牧业在母畜扩群、规模养殖、青贮氨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好基础。2013年,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25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4万吨,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100元。草食畜牧业实现了从家庭副业到特色优势产业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我们正在围绕把定西建成全省草食畜牧产业大市目标,努力形成以农户养殖为基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重点,种养加一体化草畜循环发展新格局,把草食畜牧业打造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扶贫攻坚奔小康的战略性产业。



  记者:目前定西市在“两都”打造方面已迈出实质性步伐,请您谈谈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优势和差距各在什么地方?还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唐晓明: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悉心打造,马铃薯和中医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定西具有代表意义和独具特色优势的支柱产业,成为定西响当当的名片。马铃薯、中医药产业较全国同类地区,具备了一定优势。一是良种选育优势。目前,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已基本建立,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畅销全省及内蒙古、贵州、河北等10多个省区。中药材成功选育出当归、黄芪、党参三大中药材新品系11个,良种示范种植面积均占到60%以上。二是种植规模优势。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并形成了北部干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中部河谷川区3个区域化特色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也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形成了以岷县当归、陇西黄(红)芪、渭源党参为代表的3个特色优势种植带。三是精深加工优势。依托以安定为核心的省级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以陇西为核心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导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动产业集群循环发展。目前,全市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7家,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产品由精淀粉发展到高档休闲食品、新型工业产品及废渣废水综合利用等。中医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50家,年加工中药材20多万吨,产品发展到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多个系列。四是市场营销优势。先后建成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农业部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6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96个。建成陇西文峰、首阳和岷县当归城等6个大中型中药材专业市场,陇西文峰已成为国内重要中药材市场。同时,培育了以陇原中天、甘肃惠森为代表的23家千吨以上现代物流仓储企业,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78万吨,年仓储周转量达到150多万吨。五是地域品牌优势。“定西马铃薯”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10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安定、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制定审颁中药材省级无公害标准16项,当归、黄(红)芪、白条党参三大主栽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保护注册和证明商标。岷县当归占全国外销的90%以上,占国内市场的70%以上。甘肃扶正药业贞芪扶正系列产品被评为“陇货精品”,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尽管定西市中医药、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与全国同类地区相比,仍存在产业整体实力不够强、标准化种植程度不够高、产业聚集能力比较弱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继续加大投入,努力突破难题,全力推进中医药、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一要在推动标准化种植上下功夫。有序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加快建立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扩大马铃薯繁育基地规模,着力提升种薯核心竞争力。二要在推动集群发展上下功夫。重点依托中医药产业循环经济园、马铃薯产业循环经济园食品工业园,通过培育企业上市、强化产学研结合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招引一批现代化程度高、科技含量强的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定西发展,实现由“饮片”变“药片”“盆景”向“风景”的转变,推动马铃薯、中医药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循环发展。三要在健全仓储物流体系上下功夫。加快中药材、马铃薯仓储设施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仓储体系,提高中药材贮藏质量和延长鲜薯上市时间。加快推进定西国家级马铃薯批发市场等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确保全市马铃薯常年储存能力达到350万吨、中药材静态储存能力达到100万吨。四要在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上下功夫。依托“定西马铃薯”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和道地药材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加大外销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五要在加强质量监管上下功夫。要在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标准,加快建立质量认证、检测和追溯标准体系,引领和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尤其在源头品种品质打造上要实现新突破。

  记者:从前面介绍来看,草食畜牧业在定西市产业格局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请问今后怎样通过发展壮大草食畜牧业来支撑扶贫攻坚行动?

  唐晓明:一要做大总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从养殖小区建设、畜产品加工、品种改良、疫情防控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格落实畜牧业生产相关标准。加快发展以羊为主的养殖业,加快扩张基础母畜总量,每年至少新建养殖场(小区)300个、规模养殖户2万户,逐步形成家庭养殖和区域规模养殖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二要做强加工。结合全市“千亿元大招商”活动,千方百计引进省内外大型畜产品、饲料、食品加工、生物制品以及兽药生产龙头企业,重点拓展延伸冷却肉、切割肉和冷链运输等产业,积极开发液体奶、发酵乳等制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三要做优饲草。在保证苜蓿、红豆草、岷山红三叶等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甜高粱等优质高产牧草,进一步扩充饲料总量,加快玉米秸秆转化利用。四要做活流通。要谋划建设一批专业畜禽交易市场,力争2016年达到50个,培育壮大服务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物流企业,努力形成连接产销、功能完善、内外通达的市场体系。五要做好保障。充分用足用好畜草产业专项财政贴息资金,扶持企业及养殖户做大做强。积极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努力破解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强化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建设,全力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工作。


来源:甘肃日报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兴路21号 电话:0931-8857181
Copyrights © 201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XPJ集团
陇ICP备1500221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552号

关注我们:

  • 130_130px;
友情链接: